副井底水倉維修及清挖安全技術措施
一、巷道概況
副井底水倉布置在二1煤層底板內(nèi),采用11#工字鋼梯形對棚支護,設計凈斷面4.8m2。因局部底板鼓起,部分工字鋼棚彎曲變形,斷面縮小到3m2以下且淤泥較多影響排水,為保證安全生產(chǎn),需進行維修及清挖。
二、巷道支護方式及規(guī)格
1.采用11#工字鋼梯形對棚支護,頂梁長2.1m、柱腿長2.4m,采用塑編網(wǎng)(7000mm×800mm)及背木(小頭直徑不小于50mm,長700mm)背幫背頂。頂幫有空洞時,可用荊笆或編織袋裝煤填實背嚴。背木間距:頂部為200mm,兩幫為300mm。塑編網(wǎng)搭接長度100mm,逢孔必連、每兩個孔用連網(wǎng)繩打一個死結(jié),連接牢固。
2.水倉斷面設計為:凈寬(上寬)1.8m,下寬3.0m,凈高2.1m,凈斷面5.04m2;毛寬(上寬)2.1m,下寬3.4m,毛高2.3m,毛斷面6.3m2;棚距:600mm。
(詳見巷道支護圖)。
三、施工方法:
(1)以風鎬破煤(巖)為主,由外往里逐棚進行維修。
(2)人工裝煤(巖),調(diào)度絞車提升礦車運輸物料、煤(巖)。
四、質(zhì)量標準
1.巷道中心線至梁口距離為0.9m,允許誤差為±50mm。
2.巷道凈高2.1m,允許誤差為±50mm。
3.棚距600mm,允許誤差±50mm。
4.棚梁應垂直巷道中心線,無歪扭邁步現(xiàn)象,誤差不大于50mm,梁兩端應水平,誤差不大于40mm。
5.撐桿打牢,分布均勻,打成直線,每棚應打撐桿7根,頂梁中間打一根,頂梁耳口處各1根,距底0.5m處各1根,距頂0.2m處各1根。
6.柱腿應立于實底,底板松軟時加墊木鞋,木鞋規(guī)格為長×寬×厚=200mm×150mm×150mm,并保持200mm柱窩深度。
7.梁腿接口嚴實合縫,其離合不超過5mm。
8.支架要迎山有力,不得有過山或退山現(xiàn)象(清理斜巷段1m垂線迎山距為280-310mm,誤差±30mm;水倉平巷段,1m垂線偏差不大于17mm)。
9.巷道干凈整潔,無雜物,無積水,無淤泥;材料分類、分層碼放,做到迎風一頭齊,管線懸掛有序,底板清理平整。
10.空頂超過400mm必須使用木垛接頂,茬緊備牢,接頂處用荊笆,背木鋪設嚴密。
11.頂梁與柱腿之間必須加墊肩口墊(用舊皮帶做)。
五、通風
利用礦井全負壓進行通風,風量應不小于60m3/min。
六、維修工藝
維修工藝流程:施工準備---臨時支護---拆除支架---架棚---檢查質(zhì)量---清理
<一>施工準備
(1)維修前首先加固維修地點支架,支架之間撐桿必須齊全,頂幫背緊打牢。
(2)維修前必須清理好退路,維修地點后巷道5m內(nèi)高度達到1.8米以上,保證后路暢通無阻。
(3)維修前,要準備好手拉葫蘆或撥柱器、長把找矸釬(長1.5m)、尖釬等回棚工具及塑編網(wǎng)、背木、坑木等護頂背幫材料;無護頂背幫材料,不得撤換支架。
(4)檢查維修地點支架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爛幫漏頂立即處理。
(5)對絞車及軌道進行全面檢查。
<二>臨時支護
1.架設前2棚
臨時支護用帶帽點柱,柱帽規(guī)格長×寬×厚150×150×50mm的木板,點柱為長2000mm直徑不小于160mm的坑木。
3.正常維修時
(1)采用2根前探梁,前探梁由π型鋼梁加工制成,配合固定器作為前探支護,前探梁長2.4m(前探梁支護圖見附圖)。前探梁最大控頂距離:1m。
①安裝前探梁前,要對前探梁及固定器進行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有裂縫、焊縫斷開現(xiàn)象不得使用。
?、诎惭b固定器:兩人配合舉起固定器,將兩側(cè)的掛鉤掛在頂梁上,旋轉(zhuǎn)拉緊螺絲,使固定器固定牢固。
③固定前探梁:每根前探梁要用兩個固定器固定,固定好兩個固定器,兩人配合抬起前探梁,將前探梁穿入固定器(前探梁支護距離不得大于1m),一人扶好,一人旋轉(zhuǎn)頂緊螺絲,使前探梁固定牢固。前探梁固定后,安裝工字鋼棚頂梁,并按規(guī)定要求背頂。前探梁與頂梁之間的空隙要用木楔子塞嚴。
<三>拆除支架
(1)在待拆除支架頂梁的中心支設一根DW22-300/100型液壓支柱,支柱應用防倒繩拴在頂梁上,防止倒柱傷人。
(2)用手鎬松幫,待支架兩側(cè)掏出100mm—200mm間隙時,開始拆除支架柱腿。
(3)拆除工字鋼支架柱腿時,人員一定要站在棚子的側(cè)面,用拔柱器或手拉葫蘆拉出柱腿。人員要避開鏈條作用力的方向,防止斷鏈傷人。
(4)回撤頂梁和中心柱。
(5)拆除工字鋼棚頂梁時,支柱卸載要緩慢放液,不可過快,防止突然來壓造成支架變形、扭斜甚至垮落發(fā)生事故?;貑误w柱時先回兩邊柱后回中心柱。
嚴格按此程序逐架回棚,嚴禁空頂作業(yè)。
<四>架棚
(1)固定鋼梁:前探梁前移,量取棚距,按中線和腰線確定鋼梁位置。對頂板進行檢查,,確認無活煤危石安全后,3人配合將頂梁放在前探梁上,用背木及塑編網(wǎng)背頂。
(2)挖柱窩:先量取棚距,按中線和下寬定柱窩位置,按腰線確定其深度。控制好頂幫后,再把柱窩挖至設計深度(可用風鎬)。挖柱窩時,須由專人觀察頂板和兩幫安全情況。
(3)立柱腿:柱腿栽入柱窩,扶正、與頂梁合口,兩幫打上撐桿。
(4)全面檢查支架架設質(zhì)量,柱梁接口嚴密、不扭斜邁步,符合質(zhì)量標準要求后,把支架架穩(wěn)架牢。
(5)背幫背頂,楔緊打牢,背木數(shù)量符合要求。
<五>架棚后應對以下項目進行檢查,不合格時應進行處理。
(1)梁和柱腿接口處是否嚴密吻合。
(2)柱梁接口處至中線的距離。
(3)支架是否應山有力,有無歪扭邁步現(xiàn)象。
(4)支架幫頂是否按規(guī)定背緊、背牢。
<六>清理
把巷道內(nèi)煤矸、物料清理干凈,將料場物料碼放整齊,掛牌管理。
七、勞動組織
(1)每班要求7人,其中班長1名,維修工3名,運輸3人。
(2)采用“三八制”作業(yè)。
(3)施工人員必須經(jīng)過該措施貫徹學習后方可上崗。
八、運輸系統(tǒng)
1.運矸系統(tǒng):維修煤(巖)由礦車運輸至副井底罐籠,經(jīng)罐籠提升至副井煤場。
2.運料系統(tǒng):維修地點所需 材料、設備等物資由副井底料場,人工運至至維修地點。
3.絞車運行